關懷的高度——來自四川省宜賓市珙縣巡場鎮(zhèn)新橋社區(qū)“生命關懷”尋訪記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5-08 10:58:43 | 來源:中國網(wǎng) | 作者:陳默 | 責任編輯:程澤短短400天,足足100人!常人心理敏感和唯恐躲避不及的事情,他們卻做得潤物細無聲,這該是一種怎樣的敬意?但對于四川省宜賓市珙縣巡場鎮(zhèn)新橋社區(qū)黨委書記李德芬及其兩委一班人而言,一切似乎又是那么的順理成章和情理之中。
四月的天,筆者踏入川南盆地川、滇、黔三省結合部的邊陲小鎮(zhèn)——宜賓市珙縣巡場鎮(zhèn),淳樸、獨特的民俗與自然風貌首先使人心情格外通透。
按照基本區(qū)域行政屬性,宜賓市珙縣巡場鎮(zhèn)新橋社區(qū)沒有過多的差異:位于巡場河以東,東臨七角山脈,轄區(qū)面積約1.8平方公里,轄區(qū)有常住戶4420戶(常居住3961戶),13645人,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025戶,7027人,流動人口6618人;有個體工商戶1856戶,各類中小企業(yè)312個,小區(qū)35個,樓院260棟,是巡場鎮(zhèn)的經(jīng)濟商貿(mào)中心。
社區(qū)黨委下設6個黨支部,在冊黨員384人;成立有居民代表大會、民主協(xié)商議事會、紅白理事會、民主理財小組、黨員群眾服務中心、志愿者服務隊等自治組織若干,有著較為完善的組織服務網(wǎng)絡和便民服務體系,并先后獲得“全國低保規(guī)范化建設示范社區(qū)”、“宜賓市文明社區(qū)”、宜賓市黨員實踐“三個代表”示范窗口、“宜賓市商業(yè)示范社區(qū)”、“宜賓市充分就業(yè)社區(qū)”、“宜賓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”、宜賓市“文明社區(qū)”等榮譽。
然而,這樣的數(shù)據(jù)支撐下,還有一組不為人知的痛點數(shù)據(jù):由于地方歷史特征及企業(yè)改制等原因,新橋社區(qū)60至90歲以上老人接近4000人,其中,失獨、孤寡老人占比高達60%左右,尤其是老人的身體疾病與離世成為最大隱患。
面對這樣一個特殊、敏感和人員基數(shù)超飽和的群體,新橋社區(qū)專門組建起了一支由社區(qū)黨員、醫(yī)護、心理、社工、志愿者等專業(yè)成員組成的“生命關懷”志愿者服務隊。
“下輩子如果還來過,一定做你們的親人!”
“生命關懷”的最重要意義,就是給予生命末期最為脆弱的人以真情的關愛,讓這一特殊生命周期活得更有尊嚴、價值和意義。
然而,一切賦予價值和意義的事情,總要由一些個內(nèi)心充滿良善與愛的人去付諸實施,才能構成真價值和真意義。
在新橋社區(qū)“生命關懷”志愿者服務隊員中,有這樣一段平凡記錄:
屬于低保戶82歲的阿姨癌癥晚期三年了,又有很嚴重的心臟病,好幾次生命垂危,瀕臨死亡,都與死神擦肩而過。去年下半年身體情況特別糟糕,病癥反復發(fā)作,一直在治療調(diào)理。每每阿姨身體不適,書記李德芬和我們“生命關懷”志愿者只要知道了,都會去看望她,和她心靈交流,志愿者們的到來讓阿姨倍感溫暖,很開心,但也有點過于依賴。
上個月底,阿姨病情突然加重,全身水腫。我們志愿者去看她的時候,感覺她這次這道坎兒可能很難過得去了,就加強了在阿姨家輪流陪伴的頻率和時間。
志愿者是阿姨最喜歡、也最信任的人,我們的陪伴鼓勵,給飽受疾病折磨的阿姨帶來了莫大的安慰和喜悅,也讓身體的痛苦減輕了很多。
可是阿姨的健康狀況依然是每況愈下,我們請了醫(yī)生來家里為她看病,醫(yī)生說情況很不樂觀,即使能借助醫(yī)療設備幫忙暫緩一下疼痛,病情已經(jīng)不能康復了。阿姨告訴我們:她已經(jīng)想開了,不用再去醫(yī)院了。阿姨的堅強和堅定讓我們很欣慰。
病痛的折磨讓阿姨很痛苦,實在難以忍受,我們還是堅持把她送進醫(yī)院緩解病痛。為了方便照顧,我們幾位志愿者輪流陪同阿姨。
果然,阿姨身體看似好轉,實際上是回光返照。第二天清晨,阿姨很清醒的跟我們說:“這段時間,如果沒有你們,我是活不到今天的呢?!?/p>
正在大家為阿姨的清醒感到高興之時,沒想到中午就突然快不行了。阿姨彌留之際讓我們一位志愿者趴在她耳邊輕輕地說道:“下輩子如果還來過,一定做你們的親人!”在場的我們都看到阿姨的眼眶濕潤了,突然間面帶微笑,張開的嘴唇也神奇般的合攏了……
能夠使臨終老人減輕心理負擔、對病痛以及死亡的恐懼和不安,使他們在有限的日子里,在人生的最后歲月中,在充滿人性溫情的氛圍中,安祥、寧靜、無痛苦、舒適和有尊嚴地離開人世,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心愿。
“請批準我成為你們的一員!”
“書記,如果你們連這點水果都不能收下,我就老臉也不要了,當著大家的面把它砸了!”這是2023年4月3日,正值市領導在新橋社區(qū)調(diào)研時發(fā)生的一幕。
事由并非輕松:2023年12月,60多歲的居民李大媽突然找到書記李德芬,說是年僅30余歲的孩子已經(jīng)病入晚期了,自己一個人怕料理不了孩子的后事,無奈之下請求社區(qū)幫助。
得知情況后,書記李德芬迅速匯同志愿者趕往老人家中,從即將離世者的心理疏導到逝去后事,連續(xù)三天一一幫助老人妥善完成,使得老人感慨萬千,再三以紅包答謝被拒絕后,以至于發(fā)生了前述情緒激動的一幕,并且老人還當眾執(zhí)意提出要求加入社區(qū)“生命關懷”志愿者服務隊。
書記李德芬坦率告訴筆者:在組建“生命關懷”志愿服務隊之初,就有不少人勸阻他們不要干這種常人敏感、忌諱和唯恐躲避不急的事情,“你們看一下,有哪個社區(qū)愿意專門做這樣的事?”
其實,不光是書記李德芬,王雪人、張耀元、蔣麗萍、孫懷權、胡永豐等等,“生命關懷”志愿者服務隊幾乎每位成員都是頂著家里家外各種“勸告”,讓抗美援朝老軍人李才光、抗美援老老黨員老軍醫(yī)張萬燊、老黨員馬文明、夏海勛、榮川來等等一位位老人,都是拉著志愿者們的手或半抱半靠在懷里,有尊嚴而安詳?shù)淖咄晟淖詈笠怀獭?/p>
服務隊志愿者之一的醫(yī)院護士小李告訴筆者:“一開始走進臨終者家庭的時候,我們是不聊病和死亡的,會提前向家屬了解患者的興趣愛好和興趣話題,挑患者愿意說的內(nèi)容說,聊一些人生過往中成功的事情,讓患者覺得人生快樂、沒有遺憾,最后才嘗試性地和患者說,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(guī)律,誰也無法抗拒,讓患者慢慢地對死亡沒那么恐懼?!?/p>
關懷的高度有多高?
作為基層一線工作人員,沒有誰比李德芬更能了解“生命關懷”服務在社區(qū)的匱乏,所以她只想著身體力行地來做一些改變。
李德芬說:在沒有接觸生命臨終關懷之前,她覺得“死亡”這個詞語離自己很遙遠。如今接觸了之后,常常會思考“珍惜當下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,多做無愧于黨員身份和有益于廣大居民群眾的善事?!钡膬?nèi)涵真意,感覺人生的體會又增加了幾分收獲。
當然,在大膽突破“生命關懷”這門基層治理課題的過程中,李德芬和她的“生命關懷”志愿者服務隊,或許會比有的人更加勞累和辛苦;但是,可以定性的是,他們注定比常人更多一份世間的坦誠和從容。
有人問過這樣一句話:關懷的高度是什么?
在筆者看來:關懷的高度,并沒有那么多的“高大上”,其實就是那些個對于每一個生命體“小而微”或者平談無奇的尊重與關愛。這是一種很純粹的至高意識境界。
并且,這些至高的關懷里,都會洋溢著無上的榮光。
而這,就是關懷的高度。(圖文:陳默)